農曆每逢年卅,可以說是一年中最為重要的一天 🧨🧨🧨
全家人聚在一起,共進晚餐,共同遊戲,一起聊天到天明 🃏🀄️
可以說是最讓人津津樂道的生活民俗
可是除夕是什麼意思呢?🤔圍爐不等於吃火鍋嗎?🤔
守歲玩通宵的背後含意又是什麼?🤔看這邊小編一次帶您了解 💡✨
🏮 『除夕』的由來
(↑圖取自網路 )
「除夕」是大家口頭在說的,像是年尾,廿九眠之類的說法都是四處可見
但是「除夕」一詞的由來卻很少人知道
至少在歷史文料中,「除夕」一詞甚至可以追溯到魏晉南北朝更之前的時期
(↑圖取自網路 )
在當時的人們,作息的方式是以日出及日落為一個循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然而在造字的領域中,太陽為日,月亮為月
在日出時稱為「朝」,在日落月初時稱為「夕」,而月高人靜的時候則稱「夜」
「除」,有去除以及交替的意思
(↑圖取自網路 )
對當時候的人們來說,最後一天的太陽西下,就是過去一年都結束的時候
直到隔日大年初一的朝陽初現時,就是新的一年新的一天
所以「除夕」,就是來到最後一天的日落之時
向過去的一年告別,以及迎來新的一年的一種儀式
有著「舊歲至此而除,新歲來年另替」的意思在
🏮 『圍爐』的由來
(↑圖取自網路 )
「圍爐」源自於古人的生活習慣
會在桌下置一個火爐,在爐的四周置錢幣多枚,圍成一個圈象徵團圓
一家人不分大小皆團聚最為吉祥
因此就算遠在他鄉,這天也要趕回家一起吃團圓飯,才是圍爐真正的本意
🏮 『守歲』的由來
根據歷史文獻的記載,這種除夕守歲的年俗最早見於魏晉南北朝
西晉周處的《風土志》說:
除夕之夜,各相與贈送,稱為「饋歲」;
酒食相邀,稱為「別歲」;
長幼聚飲,祝頌完備,稱為「分歲」;
大家終夜不眠,以待天明,稱曰「守歲」
(↑圖取自網路 )
也有「是夜,禁中爆竹山呼,聲聞於外,士庶之家,圍爐團坐,達旦不寐」的記載
在之後守歲風俗日盛
來到唐太宗的時期,唐太宗還賦詩「守歲」:寒辭去冬雪,暖帶入春風
守歲也有意味著辭舊迎新,讓燈火將一切邪瘟病疫趕跑,預示著來年吉祥如意
所以在除夕夜保持家中燈火通明也是常見的習俗
(↑圖取自網路 )
而在古時,老年人守歲有「辭舊歲」的意思,年輕人守歲則可為家中的長輩添壽
這是華人之間很重視的風俗
人們一定要在大年三十趕回家團圓,這種年俗一直流傳至今!
雖然還有許多大大小小的習俗在,實在無法一一詳述 📢
相信經過這次的介紹,大家都對過年習俗的演變有了更深的認知吧 🔍
接下來就是除夕了 🧧
小編也在這邊祝福大家新年快樂,身體健康喔!✌️ ✌️ ✌️



推薦好文傳送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