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茲卡病毒在血液中的示意圖 |
從今年初開始,開始傳出中南美洲大規模感染茲卡病毒的疫情
再加上即將舉辦的巴西里約奧運,也讓全世界不得不關注這件事
但大家知道其實茲卡病毒並不是最近才出現的新病毒嗎?
茲卡病毒對人類的威脅有有哪些呢?
就跟著小編一起來認識茲卡病毒吧~

和登革熱、黃熱病、日本腦炎和西尼羅河病毒有親屬關係
所以其症狀也也許多類似之處,感染途徑主要是蚊子的叮咬
而最主要的蚊子種類正是同為登革熱帶原體的埃及斑蚊
母埃及斑蚊要產卵必須吸食血液,茲卡病毒藉此散播到人體
他們主要活動的時間是白天
至於人傳人的途徑則包括性行為、懷孕垂直感染以及輸血
目前還沒有疫苗可以做防治
先來看看詳盡的介紹影片吧↓↓
- 歷史
關於茲卡病毒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47年
在烏干達茲卡森林(Zika Forest)地區由黃熱病研究所的科學家從獼猴身上分離出病毒
隔年在相同的地區也從蚊子身上分離出此種病毒
直到發生猴子發燒的症狀出現,「茲卡病毒」(Zika Virus)才被科學家命名
![]() |
位於非洲烏干達的茲卡森林 |
1952發表的血清研究顯示在烏干達和奈及利亞地區,84人中有50人具有茲卡病毒抗體
同年在印度的研究也顯示當地有「可觀數量」的人對茲卡病毒有免疫力
這不僅是人類感染的證據,也代表茲卡病毒在許多人口中的散播已經進行許久了
![]() |
預測埃及斑蚊的世界分布 |
埃及斑蚊為目前已知分布最廣的蚊子種類,因此茲卡病毒的散播也很容易且快速
從1951年到1983年,感染的情況開始沿著近赤道地區由非洲向東傳往亞洲
包括中非共和國、埃及、敘利亞還有印度、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泰國、越南等亞洲地區都出現感染的案例
但都沒有太嚴重的疫情爆發,至2007年為止只有14個確定感染的人數而已
![]() |
茲卡病毒在非洲地區的傳播 |
2007年的4月,位於西太平洋的雅普島出現了感染的病例
49個確定感染和59個可能病例已經大幅超越先前在累計的14人紀錄
這也是首度在非洲和亞洲以外的地區發生的疫情
![]() |
雅普島地理位置 |
2013到2014年間,在大洋洲地區爆發了更嚴重的疫情
從法屬玻里尼西亞島開始,向西擴散至庫克群島、新喀里多尼亞等島嶼
光是法屬玻里尼西亞就有8723個病例
甚至向東傳到復活節島,主要原因疑似是來自疫區的觀光客所引起

這次的疫情和以往不同,出現了許多併發症
包括神經、免疫系統失調,其中還有一些出現「格林─巴利綜合」的病症
2014年的世界盃足球賽和其他賽事,巴西擠進了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和運動員
被認為是造成最近一次(2015年開始)茲卡病毒疫情的主要原因
從2015年初開始至今,茲卡病毒疫情從巴西開始在美洲擴散
2016年1月,世界衛生組織表示在今年年底前,疫情將擴散至整個美洲
![]() |
2015年的茲卡病毒疫情 |
再加上巴西里約將在8月舉辦奧運,才造成全世界的高度關注
許多國家紛紛對中南美洲許多疫情嚴重的國家發布旅遊警示
世界衛生組織和許多科學家截至目前用了各種方法控制疫情
巴西政府更是出動軍人來宣導和防治疫情擴散
![]() |
至2016年止全球的茲卡病毒疫情 |
- 症狀&併發症
感染茲卡病毒時的症狀和其他黃病毒症狀相似,而且較為溫和
約有80%的感染者是沒有症狀的
主要可以察覺的症狀有輕度發燒、皮疹、結膜炎、肌肉或關節疼痛、全身無力等症狀
潛伏期通常為3~7天,較長的會到12天之久,但通常持續2~7天後會自行痊癒
因為和一般感冒的症狀有重疊,很難在第一時間發現感染
但基本上感染者不會有生命威脅,也極少有重症病例
那麼茲卡病毒目前對人類的最大威脅是什麼呢?
2015年在中南美洲爆發的茲卡病毒疫情中出現大量的「小頭症」新生兒
透過感染茲卡病毒的女性在懷孕或生產時垂直感染新生兒
後來也證實了茲卡病毒和小頭症有直接的關係
「小頭」意味著「小腦」,他們的腦比一般新生兒還要小很多
除了頭部異常小之外,還有癲癇、反應遲緩、臉部肌肉失調、過動等症狀
對新生兒而言真的是非常嚴重的病情喔!
因此世界衛生組織還有國內疾病管制署都呼籲孕婦盡量不要到疫區旅遊
計畫懷孕也盡量要在去過疫區後的兩個月之後,避免胎兒感染的可能
另外到中南美洲旅遊也盡量穿長袖衣褲,防止蚊蟲叮咬
回國後有疑似茲卡病毒的症狀也要馬上到醫院檢查哦!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